“役……百姓”四十字原错入《辞过》篇今依文义移此
(1)“役……百姓”四十字:原错入《辞过》篇,今依文义移此。
(2)裘:当作“衾”。
(3)单:通“殚”,尽。
(4)《周书》:记载周代典章文诰的典籍。
所以说,按正常的劳役,去修城郭,百姓虽然劳累却不伤民力;按正常的征税标准,去收取租税,百姓虽然破费却不至于困苦。老百姓所感到痛苦的并不是这些,而是苦于对百姓的横征暴敛,用最高的奖赏,赐给没有功劳的人,耗空国库,来制备车马衣裘、奇珍异宝。使服役的人受苦,来建造宫殿以供观赏享乐,死的时候要做很厚的棺椁,做很多陪葬的衣物与被褥。活着的时候修建楼台亭榭,死了又大修坟墓,所以在外则百姓受苦,在内则国库耗尽。上面的君主还不满足于自己的享乐,而下边的百姓却已不堪其苦。因此国家一旦遭受到敌国入侵就会败伤,百姓一旦遇到饥荒就会流亡,这都是储备做得不好的罪过。再说了,粮食是圣人所珍视的。所以《周书》上说:“国家若没有三年的粮食储备,这个国家就不再是这个君主的国家了。家庭没有三年的粮食储备,家里的孩子也将不再是这个家庭的孩子了。”这就是所谓的“国备”。
辞过
“辞过”的意思是杜绝在宫室、衣服、饮食、舟车、蓄私五个方面所可能出现的过分的现象,这当然也是墨子节用思想的表现。但是在墨子的论述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在每一段的论证中,作者都反复以古之圣王与今之君主作对比,对当时统治阶层穷奢极侈的现象提出严厉的批评,由此可见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与他敢于直言的胆略;二是从字里行间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墨子朴素而实用的人生态度与社会理想。
整篇文章分论五个方面,每个方面的结构均一致,甚至一些关键语句都一样,这体现了墨子文章为了说理透辟而不嫌词费、反复申述的特点;另一方面也使得文章气势充沛,如江河直下,极具雄辩力。
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1),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2),边足以圉风寒(3),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是故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当今之主,其为宫室则与此异矣。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为宫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振孤寡(4),故国贫而民难治也。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5),不可不节。
- 消灭囤积的脂肪 饮食和运动结合消灭肚子上的赘肉[图]
- 一人治之十人食之一个人种田供十个人消费上文说“上田夫食九人”[图]
- 秦湛,一首谒金门鸳鸯浦春涨一江花雨隔岸数声初过橹晚风生碧树舟[图]
- 苏轼《东坡乐府》这也是参用五、七言近体诗的句式组成的而两[图]
- 丰、蔀、斗注见六二 夷主指女主人之妹即同时嫁与男主人者(详见[图]
- 常言道好的开始只是成功的一半“算计”精明“算计”正确为夺取战[图]
- 周道大道怛(dá)忧伤风儿刮得呼呼响车子跑得飞一样回头望着离[图]
- 我国瑶族人有一种出现在婚俗中的服饰介乎在定情与订婚之间那就是[图]
- 缥(piǎo)衣淡青色的衣服牛渚津长江渡口名在安徽当涂西北牛[图]
- 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 语!会乃问曰和尚坐禅还见不见?师以拄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