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士:是级别最低的贵族阶层。在商、周、春秋时期,“士”多为卿、大夫的家臣,以食田或俸禄为生。《国语·晋语四》:“大夫食邑,士食田。”
者0 期之丧:一周年的守丧期。期:音jī,指一整年。丧:丧礼,对亡故的殓殡奠馔和拜跪哭泣的礼节,古称“凶礼”,为古代“四礼”之一。
太王:即太王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据史载,他是周族始祖后稷的第十二代传人。“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由于戎、狄侵扰,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于是率族人迁居岐山(在今陕西)下的周原,国号为周。《诗经·大雅·绵》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禹贡》记述:“既载壶口,冶梁及歧。既修太原,至于岳阳。”古公卒,少子季历继位。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政权后,追尊古公亶父为周太王。
周公:姬旦(?—公元前者者05年),亦称叔旦。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封爵上公,故称为周公或周公旦。他多才多艺,是西周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协助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政权。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摄政,辅佐周成王,率师东征,平定“三监”叛乱。他建立典章制度,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周公一生经历了文王、武王、成王三代,为国呕心沥血,相传“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他为周朝的社会安定、政权巩固做出了重大贡献,其言论见于《尚书》中。孔子十分推崇他,终生倡导的是周公的礼乐制度。他的人格精神被后世作为效仿的最高典范。
武王继续着太王、王季、文王既定的功业,一战而统一天下。周武王秉承天命,以有道伐无道的正义行动,使他自身不至于失掉显耀于天下的美名,而被天下人尊崇为天子,拥有天下的财富,他的伟业功德,在宗庙中世代享受祭祀,子孙后代永远追念祭奠。
周武王接受天命做天子的时候,年纪已经老了。周公辅助成王成就了文王、武王的德业,追加王的封号给太王和王季,以天子的礼仪追祀先祖诸王,从而确立并完善了周朝的礼仪制度。
周朝的这个礼制,普遍地推行使用于诸侯、大夫,以及士人和老百姓之中。周礼规定:父亲的身份是大夫,儿子作为士人,就按照大夫的规格举行葬礼,以士人的规格举行祭礼;父亲的身份是士人,儿子身为大夫,就以士人的规格举行葬礼,以大夫的规格举行祭礼。为旁系亲属守丧一周年,普遍适用于大夫及平民;直系亲属的丧期,必须延至三周年,这个丧祭礼仪适用到天子。父母双亲的丧祭礼仪,不论身份高贵卑贱,都是一样的。
郑玄说:“追王大王,王季者,以王迹起焉。先公,组绀以上至后稷也。斯礼,达于诸侯、大夫、士、庶人者,谓葬之从死者之爵,祭之用生者之禄也。”
孔颖达说:“武王能缵继父祖之业,以王天下也。周公尊崇先公之礼,非直天子所行,乃下达于诸侯、大夫、士、庶人等,无问尊卑,皆得上尊祖父,以己之禄祭其先人,犹若周公以成王天子之礼祀其先公也。父既为大夫,祭以士礼,贬其先人而云尊之者,欲明以己之禄祀其先人也。欲见大夫之尊,犹有期丧,谓旁亲所降在大功者,得为期丧,还着大功之服,故云‘达乎大夫’。若天子、诸侯旁期之丧,则不为服也。正统在三年之丧,父母及适子并妻也。唯父母之丧,无问天子及士、庶人,其服并同。”
朱子说:“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又推太王、王季之意,以及于无穷也。制为礼法,以及天下,使葬用死者之爵,祭用生者之禄。丧服自期以下,诸侯绝;大夫降;而父母之丧,上下同之,推己以及人也。”
不敢忘本,不敢违仁
仁是礼的实质,礼是仁的表现形式。仁通过礼表现出来,为人所接受,礼因为仁的内在品质而更体现出诚笃。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知道生命之根,传统之承,从而以我们的孝行报答养育之恩。因此,古人设立祖宗庙宇,使人们永远与祖宗相联系,因为这是我们血脉相承的渊源,是我们的根本。